伏口属于古梅山地区,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都靠人们口口相传,无文字记载,因此伏口“水膀”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。相传五代宋初时期,梅山峒蛮左甲首领扶汉阳结婚大摆婚宴时,每桌都要放上鸡、鱼、猪“三牲”,在准备婚宴时厨师发现全鸡、全鱼个头小能够摆上桌子,而全猪个头太大无法上桌。于是厨师便选择猪身上味道最好的后腿代替,俗称“后膀”。猪的后大腿有严格的标准,必须有九斤九两重,寓意天长地久,后人便把其称为“九把水膀”。
最原始的伏口“水膀”的制作比较简单,先把猪腿洗净去毛后放进锅里,用大火煮沸一个小时,随后放上盐用文火慢炖2个小时去腥出香;然后再把猪腿拿出来冷却1个小时,这样可以使猪皮紧缩,使猪脚口感富有弹性;最后再用大火炖,炖到汤盖不住肉时止,出锅时把已经炒好的辣椒淋在上面即可。这样炖出来的“水膀”一端上餐桌就会香气喷喷,肉皮很有筋力,有嚼味,且肉质酥软,只要用筷子轻轻一夹,就可以把它分开。
伏口“水膀”在整个制作过程中,首先一定要把水放足,中间不能加水,两次炖煮之前,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,火大了就容易把汤烧干,火小了猪脚熟不透,咬不烂。其次原材料的选用也十分重要,猪要选本地的熟食猪,猪腿越新鲜越好。
在以前的困难时期,伏口“水膀”这样的名菜,寻常百姓平常是吃不起这“富贵菜”的,只有在过年或婚庆喜宴上才有机会一饱口福,因此,“水膀”也成了酒宴档次高低的一个标志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,伏口“水膀”不仅仅是过年、结婚等喜庆日子的一道美食,也经常出现在普通百姓平常的餐桌上。其制作方法也有所改良,由原来的整只后膀烹煮改为切成大块烹煮,使制作时间有所缩短,而且其用料也有所增加,除猪腿肉外,还要加上魔芋豆腐、鸡块、油炸豆腐、腌白辣椒等配料,这样做成的“水膀”味道更香、更甜,一点也不油腻,让人吃了回味无穷。
2004年,前来参加涟源市“全国诗词之乡”授牌仪式的国家、省、娄底市的诗词名家和领导专门点名要吃这道菜,吃过后称赞道:“伏口‘水膀’真的好吃,以后一定会闻名全国。”2011年4月,伏口“水膀”荣获“娄底市首届乡土菜烹饪大赛”金奖。